户外休息驿站大门被反锁,民生工程岂能“先到先占”
如果把驿站当成私人的午休地,变共享为独占,化公域为私域,这属于资源错配,乃至资源侵夺,扭曲了这类驿站的真正用途
9月12日,一名户外工作者发布视频称,中午想到当地一处劳动者驿站休息时,发现门被内部上锁,透过缝隙,他发现是“三名身穿制服的城管人员在里面睡觉”。据经视直播报道,当地城管局环卫科工作人员称,经核实,视频中睡觉的几名男子并非城管队员,应该是街道综合办的执法队员,城管队员与街道综合办执法人员制服相同。
不管是城管队员,还是街道执法队员,其实都没有权力反锁“霸占”休息驿站。他们在这里美滋滋地午休,而其他想找地方充电或歇息一下的户外工作者只能吃“闭门羹”,这算怎么回事?
这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兴建了类似驿站,里面配备了简单的桌椅,还有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电源插座、无线网络等。有的地方还配备了文化空间、职工书屋等。这原本是一个极好的设计,改善了户外工作者夏天背水、冬天背衣服、在树枝下遮阳避雨的狼狈状态,也体现了对这一人群的尊重和体恤。
只是,再美好的港湾,也需要更完备、更人性化的管理,也有待于人们都能理解设立此类驿站的初衷,不得闭门不纳,更不得随意侵占。
驿站属于公共空间,凡是从事户外工作的人都可以使用。如果涉事人员的确是街道综合办的执法队员,职能大体与城管接近,负责管理市容市貌、辖区秩序等。既然也是在街面上活动,执法队员当然可以在驿站歇脚休息,但不意味着可以反锁大门,把公共的驿站搞成个人地盘。
如果把驿站当成私人的午休地,变共享为独占,化公域为私域,这属于资源错配,乃至资源侵夺,扭曲了这类驿站的真正用途。自己这一睡不要紧,其他人就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地,当然不合适。
考虑到不管面对城管或者街道执法队员,现实中,环卫工、绿化工等可能会心存忌惮,不敢、不愿“搅扰”他们的休息。当有需求的户外工作者被锁在门外时,驿站恐怕就离“暖心”渐行渐远了。
作为一项广受好评的民生工程,这样的驿站应该向更多人开放,让他们坦然而来、快乐而去,在短暂的休整时间里,吃个饭、喝杯水、小憩一番,把人生的电源充满格后,继续服务于城市。如果听任执法人员等人群强势袭来,“先到先占”,未免扭曲了这项工程的初衷,也影响了相关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透过这一事件,也暴露出当下一些地方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就在几天前,有网友反映,在另一地方,一处专为环卫工、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建设的工会驿站装了密码锁,导致中午时分无法进入。
凡此种种,均应引起重视。在繁华的都市一角,建设一个外观漂亮、设施齐备的休息驿站并不困难,难就难在如何运行好这个驿站,让驿站真正成为户外工作者的港湾。
如何细化服务,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强化约束,杜绝外部力量挤占公共空间;如何从“看上去很美”向着“用起来更方便”转化……相关劳动者驿站在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服务人们、润泽人心。
- 推 荐 阅 读 -
【 热 门 话 题 】
热点关注丨依法行政丨国际纵横丨反腐观察丨以案释法丨政事热点丨网事论见丨文化观丨养儿育女丨小黄看剧丨青年议见
【 特 别 策 划 】
百年奥运与明日世界丨新年献词丨破壁2023丨青年与世界丨变局2022丨“我看冬奥”丨“与幸福有关的十年” 丨俄乌冲突 丨与智能机器抢饭碗丨关注二十大丨年有“余”味丨45℃沸谈丨突围2021丨疫情时代的求索丨病毒重构的世界丨“时代的那双眼”新年策划丨关注阿富汗“变天”丨解局“少年自杀”丨观潮:我和我的5年丨红星“两会三人评”
【 评 论 大 赛 】
【 作 者 专 辑 】
守一丨易之丨伍里川丨王石川丨佘宗明丨韩浩月丨赵志疆丨赵清源丨刘远举丨杨三喜丨舒圣祥丨龙之朱丨朱昌俊丨白晶晶丨李一凡丨熊志
……